热门系统产品
电商交易类产品
业务协同系统产品
渠道/经销商产品
其他产品服务
仓储物流产品
没有你合适的?
我要定制 >

潘云鹤 | 谋势而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未来

发布时间: 2022-06-15 文章分类: 行业观察
阅读量: 0

供应链管理系统

2017年11月18日,由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六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正式开幕。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前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先生以“数字创意产业”为主题作出了精彩演讲,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数字创意产业这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中产生的数字创意产业通常以多种现代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工具,强调依靠团队或个人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从事数字内容开发、视觉设计、策划和创意服务等创意内容业和创意制造业。

一、特色鲜明:数字创意产业呈现五大特征

文化科技融合趋势进一步明显

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交融,科技促进文化产生新样式、新产品、新服务,而文化则不断赋予科技人文内涵的互动过程。数字创意产业首先要做到产业文化化,以文化艺术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文化凝聚力和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专注于新兴技术的研发与生产,让文化样式能够借助于新的技术手段获得新的表现形式,从而让数字创意产业能够不断孕育出新的业态模式,在新的碰撞中激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让我们能够感受更加丰富的艺术和科学之美。

数字创意产业具有软硬兼备、纵横驰骋的趋向

数字创意产业既包括文化产品设计,如影视、音乐、文学、美术、出版动漫、游戏等相关产品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同时,又包括物理产品设计,以建筑、城市、智能产品、服饰、玩具、健康器材、VR、AR、视听数字设备为主要表现形式。今时今日,对于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而言,必须同时发展软硬产品,尤其是要抓好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超越了传统的工业设计,其核心本质是继承创新,创新者可以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大数据资源等,集成世界各地的技术元素、人本元素、艺术元素、文化元素和商业模式,从而整合形成文化消费产业数字化的创新产业链。

数字创意需要三维驱动,才能卓尔不群

驱动文化消费产业数字化应将科学技术创新、文化艺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大数据、VR、AR、传感器等科学技术是数字创意诞生的技术支持和重要基础;文化元素、艺术新形式则决定了数字创意的内涵,生成数字创意必须以中华文化为源头并促进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商业模式则是数字创意能够进行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众包经济、OTT等现代化的商业模式都可尝试用于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数字创意产业常用想象力来引领知识与制造力

传统产业的成功源于高制造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始于高知识水平,而数字创意产业最需要的则是高想象力,以高想象力达到组织高制造力与知识水平的终极目标——这也是数字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不同之处。但在中国,国民缺乏想象力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想象力的培养是能够为创新性思维的培育奠定基础的,孩童时期是个人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想象力培养必须从教育做起,在学习阶段去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数字创意产业必定和信息技术同步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始终与数字技术息息相关,而数字技术又将历经自身发展的必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数字化,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产生的特点技术能够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第二阶段是网络化,“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第三阶段是智能化,2017年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元年,谷歌、百度、腾讯等多所知名文化科技公司都早已投入到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领域之中。所以,对于中国的数字创意产业而言,数字化只是第一步,未来它将与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进一步结合呈现出更大的力量与更多精彩。

二、势头强劲: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发展新风口

数字创意产业的中国定位

2016年,国家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这一举措使得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政策红利期,体现了国家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这是从国家规划层面引领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标志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和提高。

对于文化产业自身来说,在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各领域急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阶段,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产品、引领新消费,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让技术进步的成果惠及群众日常生活,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

数字创意产业潜力巨大

2015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已经集聚了36948家企业,同比增长13.8%;从业人员384万,同比增长13.1%;产业规模达5939.85亿元,同比增长22.9%。在我国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创意设计等数字创意产业细分领域中,网络文学是IP源头,增速快;动漫的衍生市场潜力大;影视爆发强劲;游戏规模1424亿;在线教育结合语音识别、AI等技术将有更多应用……总体而言,中国数字创意产业正在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潘云鹤 | 谋势而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未来潘云鹤 | 谋势而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新未来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是对传统创意业和制造业的双重改造

数字创意产业依托数字技术推动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数字出版业为例,中国数字化出版产业以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作为发展原则,已建成由多家国家数字出版企业构成的数字出版基地,形成数字出版业的聚焦效应,加快了传统出版产业向数字化出版产业转化的速度。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5720.85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产值不断创下新高;此外,数字创意产业还利用数字创意改造传统制造业,以文化创意主动适应、激发、引导市场需求,通过“文化创意+传统工业产品”,拓展并完善产业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进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G20杭州峰会通过《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扩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带动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八大机遇:数字创意产业拓展正当其时

机遇一:动漫、游戏和玩具、休闲的互动发展

以动漫书刊、影视、游戏、音像、舞台剧等动漫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为主要的数字动漫产业是数字创意产业重要内容。成功的动漫和游戏能产生玩具、服饰、主题公园等多种衍生产品,并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2016年我国动漫游戏、出版物、周边玩具、图书、服装等衍生品市场产值达到了380亿元左右,约占动漫市场的34.5%。在我国,动漫衍生品以动漫玩具、动漫服装和动漫出版物为主,其中动漫玩具是占比最大的动漫衍生品类型。参考美国迪士尼和日本动漫产业的经验,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往往远远大于动漫内容市场的整体规模。随着中国动漫的不断发展,动漫衍生品市场也将迎来朝阳成长,成为中国数字动漫产业的价值增长点。

机遇二:影视制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

近些年,中国电影业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重要性得到了大幅提升,3D影像处理、影像跟踪与修整、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开始贯穿于影视制作的过程中;数字影视设备不断创新,摄影、录音、录像、放映设施均在快速迭代,而高速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数字电影制作的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协作提供了可能。

机遇三:旅游网络化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99亿人,较2015年底增长3967万人,增长率为15.3%。网民使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4.0%,15.9%,17.2%和7.4%。其中,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2亿,较2015年底增长5189万人,增长率为24%。

未来,智慧旅游是传统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服务会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旅游方式。OTA(在线旅社)、电子导游、大数据搜索、VR(虚拟现实)等智能技术将为旅游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机遇四:城镇建筑设计进入中国特色阶段

过去,中国持续经年的高速城市化进程留下了千城一律的诟病,特色与传统文化逐渐消弭。而现在,在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城镇建筑设计开始进入中国特色阶段。浙江省丽水市的古堰画乡小镇,地处瓯江畔,风景如画,并有南朝(505年)的通济堰,属于UNESCO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小镇用“生态”、“文化”、“休闲”三大特色,围绕古堰文化、画乡文化、摄影文化、瓯江山水、自然田园、乡愁印象等元素,科学谋划古堰画乡核心区块新型业态布局规划,全力打造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业,仅2016年“五一”假期,境内外游客就达21.7万,门票收入83.9万,农民人均年收入3.5万。

机遇五:创新设计在中国崛起

以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和以互联网、智能化为特征的产业创新、社会创新,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而创新设计正是将这些引擎和动力装入发展的列车并驱动其前进的决定性环节。

中国高科技产业和创新设计的崛起,受益于中国企业对研发投入不断增长。2016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5440亿元,占GDP比重为2.1%,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0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将超过欧洲,到2020年将超过美国。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科技企业都在向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发起挑战,并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逐步主导了电信、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机遇六:个性化定制开始向大众发力

在未来,大众个性化定制将会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形势之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柔性制造均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可能。以服装设计行业为例,三维人体扫描与3D试衣、3D打印技术的出现让数字化服装量身定制能够成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内容和新方向,使数字创意手段可以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机遇七:VR和AR快速发展

无论是增强现实(AR)还是虚拟现实(VR),均是当下最前沿的数字技术手段,主要依靠3D可视化的软件应用和硬件设备来支撑。据Sratistics MRC研究报告,全球的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市场的规模在2015年达到26.7亿美元,预计于2022年其市场规模将会达到666.8亿美元,其年复合增长率为58.3%。然而,尽管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此类高端技术手段,也并不意味着能够放松对人们创意思维的培育,创意才是引领技术成为市场的敲门砖,我们最需要的是充满创意的工匠精神。

机遇八:网上群创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娱乐与商业模式遭到颠覆,电商和网红经济由此诞生。淘宝店、微店销量轻松破百万,签约的网络红人出场费可达数十万元。数字创意与网上群创相结合,让网络作家、网络电影、摄影师、主持人纷纷出现;粉丝经济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物质经济以需求为动力,精神经济和粉丝经济以追求为动力。要实现从“需求”到“追求”的转变,让产业生成的产品成为消费者精神和灵魂中谁也拿不走的东西。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是颠覆性,技术颠覆、文化颠覆、商业模式颠覆等颠覆途径,在当前既柳暗花明,又十面埋伏。数字创意产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成为颠覆者还是被颠覆者无法预测,但这正是在当前产业大变革时代的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文章来源:言之有范

编辑:云朵匠 | 数商云(微信ID:shushangyun_com)

【数商云www.shushangyun.com】致力于提供企业级的商城网站建设服务,长期为大中型企业打造数据化、商业化、智能化的网上商城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提供B2B电子商务平台、B2B2C多用户商城系统、B2C电子商务系统、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供应商SRM系统、新零售电商平台等一系列供应链SCM系统定制开发服务。

点赞 | 0

数商云是一家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商,专注于提供SCM供应链管理/企业采购管理/SRM供应商管理/经销商等管理系统,B2B/S2B/S2C/B2B2C/B2C等电商系统,从“供应链——生产运营——销售市场”端到端的全链数字化产品和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和新技术为企业创造商业数字化价值。

马上扫码获取产品资料
马上扫码获取产品资料
相关文章

评论

剩余-200
发表

蔚锌

传统数字创意领域内容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协同难度大,并且随着数字化的逐渐滲透与升级,传统的数字创意工具在效率上也难以满足用户更高的需求,市场亟须更便捷高效的数字化产品。针对当前的市场需求,数字技术企业可通过应用数商云研发的SaaS系统平台解决方案加快布局数字创意产业,实现企业利润的再增长。
2022-06-28
填写以下信息, 免费获取方案报价
姓名
手机号码
企业名称
  • 建筑建材
  • 化工
  • 钢铁
  • 机械设备
  • 原材料
  • 工业
  • 环保
  • 生鲜
  • 医疗
  • 快消品
  • 农林牧渔
  • 汽车汽配
  • 橡胶
  • 工程
  • 加工
  • 仪器仪表
  • 纺织
  • 服装
  • 电子元器件
  • 物流
  • 化塑
  • 食品
  • 房地产
  • 交通运输
  • 能源
  • 印刷
  • 教育
  • 跨境电商
  • 旅游
  • 皮革
  • 3C数码
  • 金属制品
  • 批发
  • 研究和发展
  • 其他行业
需求描述
填写以下信息马上为您安排系统演示
姓名
手机号码
你的职位
企业名称

恭喜您的需求提交成功

尊敬的用户,您好!

您的需求我们已经收到,我们会为您安排专属电商商务顾问在24小时内(工作日时间)内与您取得联系,请您在此期间保持电话畅通,并且注意接听来自广州区域的来电。
感谢您的支持!

您好,我是您的专属产品顾问
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免费体验系统
(工作日09:00 - 18:00)
专属顾问图片
电话咨询 (工作日09:00 - 18:00)
客服热线: 4008 868 127
售前热线: 189 2432 2993
扫码即可快速拨打热线